我和这位朋友都是爱旅行的人,有天突然被去哪儿网的小编拉到了一个500人的微信群里,熟悉的人都知道我不是一个爱网聊的人,我的手机有一半的时间都是没电的,可不知怎么的我们聊了起来,他听说我正在酝酿第二本书,于是邀请我到他的家乡,一个四面环海的渔村小岛上去住几天,寻找一下灵感,我问他是什么岛,他说就是他的微信名啊,哈仙岛。
不久,从山东来了一户姓张的人家在岛上落了户。这家人父母双亡,兄弟六人个个长的虎背熊腰,名字分别叫大虎、二虎、直到六虎。他们靠种地打鱼为生,日子过得不错。谁知好景不长,一年后,这里来了个蚆蛸精,他独占了蛤子湾,不到半年就吃光了所有花蛤,还要强娶蛤子仙作自己压寨夫人。
蛤子仙托梦给张氏兄弟,请求他们出手援助,仗义的张氏兄弟们带上刀矛鱼叉来到海上,与蚆蛸精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。五个哥哥和蚆蛸精同归于尽了,化身成了我们眼前的五虎石;蛤子仙为了感恩而嫁给了六虎,从此男耕女织,打鱼摸虾,繁衍后代,成为了这个岛的先祖。后人为了纪念他们,给这个小岛取名叫蛤仙岛,叫来叫去,就成了今天的哈仙岛。

当然,哈仙岛还远不止这些。
我们坐着小渔船出海,用鱼笼捕鱼。这里的渔船清一色是蓝色的,有新漆出来的是宝蓝色,也有经年累月被海风侵蚀的,是斑驳的浅蓝色,它们错落有致地停泊在宁静的海面上,本身就是一道风景。
这是我们在哈仙岛的第二天,从早上起来就阴云密布,气温不到10度,我们穿上了所有的衣服外加救生衣,还是敌不过强劲的海风,被冻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,蜷缩在渔船的一角。然而这并不影响我的好兴致,海钓过不知道多少次,鱼笼还是头一回!

从一只白色的浮球开始往上拖拽,每拽上来一节笼子心里都在期待着,这回有鱼么?有什么鱼?多少条?朋友说因为天冷的关系我们的收获并不理想,可在我的概念里这已经很多了,除去几十条被重新放生回大海的,身量未足的小鱼之外,剩下的还有20多条大鱼,两只螃蟹和一只漂亮的蓝色海星。
一群海鸥一直跟随着我们的渔船,指望能在我们放生小鱼的时候捞到一些便宜,而事实上这个俯冲捕食的动作难度很高,只有很少几只达到了目的,其余的,不过是为我们的旅行又增添了一道原生态的风景罢了。
最为惊艳的是我们回港的时候,船停泊在一片粉色贝壳铺成的海滩上。
是的,粉色的贝壳,深浅不一的粉色的贝壳,就像所有少女的梦中所希冀的那样,它们安静地躺在清澈的海水里,等待着王子和公主的归来。
当然,哈仙岛还远不止这些。
都说冷水中的海鲜最为鲜美,到底有多鲜美呢?10点半捞上来的鱼,11点半就上桌了,嫂子的厨艺是专业水平的,螃蟹、寄居蟹、生蚝、海胆、海葵、海螺、鸳鸯贝、瑶柱、还有各种各样的虾,短短两天的时间,把这一年的海鲜都吃出来了,这要是放在北京,该是多么高调,多么奢侈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