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这位朋友都是爱旅行的人,有天突然被去哪儿网的小编拉到了一个500人的微信群里,熟悉的人都知道我不是一个爱网聊的人,我的手机有一半的时间都是没电的,可不知怎么的我们聊了起来,他听说我正在酝酿第二本书,于是邀请我到他的家乡,一个四面环海的渔村小岛上去住几天,寻找一下灵感,我问他是什么岛,他说就是他的微信名啊,哈仙岛。

戏剧性的是,我最终没能登上这座小岛。
在距离小岛10米左右的位置,脚下的路被海水淹没了。其实不过是将将没过脚背的深度,趟过去完全不成问题,岛上一片小小的沙滩就近在咫尺,可我的心里突然没底儿了,不知现在是涨潮呢,还是退潮呢?回不去了该怎么办?想到还在等着我回去的团团和乐乐,我最终还是转了身。
10米,注定了就是我和这座小岛之间的距离。
当然,哈仙岛还远不止这些。
朋友开车带我们去他小时候常去的一片海滩,由鹅卵石铺成的海滩,两侧环绕着大块的,层层叠叠的花岗岩,峻峭中带着几分英气。朋友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说:“这边的是大炕”,“那边的是小炕”,“站在这个位置可以钓到很多黄鱼和黑鱼”……
乐乐扛着个大网子和我们爬上爬下,一边收集漂亮的石头,一边根据标志物来观察潮汐的变化,一边还要忙着抓螃蟹。
朋友把一条小鱼放在两块岩石之间的一个小水坑里,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引来了一只大螃蟹,还有几只顶着花贝壳的寄居蟹,可这些谨慎狡猾的小生物们可不是那么容易捞起来的,代替它们落网的是一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,动作迟缓的野生海参。

我问朋友这片海滩叫什么名字,他轻描淡写地说,没有名字,岛上的人叫它东南口。
当然,哈仙岛还远不止这些。
我们翻过一个小山坡来到金沙滩,这是一片正正规规的,名副其实的,无可挑剔的细沙滩,在夏天的时候这里是岛上人声鼎沸的海水浴场之一,而现在,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早春的傍晚,它展现出了高冷的一面:空无一人,且平整如明镜。
不用小心翼翼地行走,不用担心破坏了大自然的宁静,明日涨潮再退潮之后,一切我们人类的痕迹,不管是欢乐的还是惆怅的,豪迈的还是多情的,都将被彻彻底底地,不留情面地抹平、重塑,海滩永远是这片海滩,而人是流动的,变化的,向前踏出一步,就再也回不到昨天。
从金沙滩可眺望到五虎石的背影。
传说在很久以前,哈仙岛是个树木杂从的野岛,岛前的海湾里有着淘不尽,挖不完的花蛤,人们叫它蛤子湾,湾里住着个修炼千年的蛤子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