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500705351
热门搜索:哈仙岛游记   |    哈仙岛旅游   |   哈仙岛住宿

在这片海域

我们提供150+以上的客房

在这片海域

我们提供赶海、篝火、海浴、日出、一日三餐

文章中心
ISLAND INFORMATION
TOURISM STRATEGY
ISLAND FAQ
ISLAND BLOGS
海岛上的渔家乐
来源:https://www.haxiandao.com | 作者:哈仙岛兴旺渔家 | 发布时间: 2016-04-29 | 721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哈仙岛是我们这次自驾车大连游的最后一站。按照事先的计划,我们要在这个黄海海域上的小岛渔村里住一天,亲身体会一下渔家的生活。这种旅游项目被称为“渔家乐”。对于我们这些久居大都市的人来说,这种项目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,所以毫无疑问地对我们有强烈的吸引力。我热烈地期待着能快点抵达哈仙岛。


哈仙岛上的海鲜可劲“造”

    哈仙岛是我们这次自驾车大连游的最后一站。按照事先的计划,我们要在这个黄海海域上的小岛渔村里住一天,亲身体会一下渔家的生活。这种旅游项目被称为“渔 家乐”。对于我们这些久居大都市的人来说,这种项目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,所以毫无疑问地对我们有强烈的吸引力。我热烈地期待着能快点抵达哈仙岛。

    前往哈仙岛的路上
    早六点,我们从大连出发,驱车2个多小时后,抵达了一个叫皮口镇的地方。这里有个客运码头,我们要把汽车存在这里,然后乘船到大长山岛,再转坐小渔船去哈 仙岛。由于事先已经打听过,知道这趟班轮是八点半启航,如果赶不上这班船,就只能等到下午三点以后才有船。所以,我们至少应在八点前赶到码头。可是因为路 不熟,一路上不断地停车问路,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,当我们抵达皮口镇的客运码头时,已是八点十分。

    因为计划只在岛上住一天,所以本打算让大家清理一下自己的行李,每人只带必需的用品,以便轻装前进。可是由于时间太紧迫,大家只好慌慌张张地拿着各自的所 有行李,像冲锋打仗般地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去办理各种手续:存汽车,买船票。总算赶上了这班船!我们八个人扛着大包、提着小包、拖着旅行箱,就像“逃难” 的一样,匆匆忙忙地上了船。

    经过一个来小时的航行,我们乘坐的班轮停靠在大长山岛上的海运码头。本以为已经联系好的那户渔家会有人来码头接,然后从这里直接坐他家的渔船去哈仙岛。可 是,没想到这个码头根本不允许渔船靠岸。无奈之下,大家不得不拖着众多的行李步行走出码头。老米用手机与渔家取得了联系,他要我们到一个叫“大油罐子”的 海边与他会合,他家的渔船将在那里接我们。花20元钱打了2辆出租车前往“大油罐子”。这个地方好像是个小型的水产品交易市场,只见海边停靠着几艘小渔 船,渔民们正在卸货,沙滩上堆着大堆的鲜扇贝,几个工人在忙着装箱,不远处停着等待提货的卡车。我们几个人分头找了一下,没有发现要来接我们的渔船。老米 只好再次用手机联系,对方说他们的渔船马上就到,还告诉我们,船老大是个穿白上衣、蓝裤子的年轻人。
   
    小岛概况
    根椐资料介绍,哈仙岛是黄海西北部海域上的长山群岛中的一座小岛,面积仅5.02平方公里。该岛形似元宝,东西长4.85公里,南北宽1.03公里,海岸 线总长12.31公里。岛上设行政村,下辖19个自然屯,岛上长驻人口不足千人,岛民以渔业、水产养殖业为主,农业和旅游业为辅。

    全岛地形是南高北低,南部是山地,有两座海拔在百米以上的山脉,一座叫羊鼻山、另一座叫大玉山,分别峙立于岛的东南部与西南部。我们这次没有机会爬上山去 看看,但是可以想象得到,岛的南端应该是悬崖峭壁,峭壁之下必是波涛汹涌的大海,这样的景观肯定壮观!可惜我们这次无缘相见。从山脚下往北便是一片平原, 直到海边。渔民们的村落沿北部平坦的海岸线而建,各家的渔舍小院自东向西,弯弯曲曲地排成一长溜。根据岛上的地形特点,这里的房舍一律是坐南朝北,而且都 离海岸很近。徐刚家的前院子大门离海边的距离,在落潮时不过40多米,在涨潮时只有不到20米。站在他家门前的海滩上往南看,植被繁茂的山脉起伏连绵,郁 郁葱葱,满眼青翠;往北看,浩瀚无垠的大海波光粼粼,海天一色,一片深蓝。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学的说法,这些小渔村是建在背靠青山,面向大海的风水宝地上 呀。

    岛的东北角有个小小的简易码头,每天有一趟班轮停靠这里,这趟班轮就是岛民们除自家渔船外,唯一与外界联系的公共交通工具。码头的至高点……一块大礁石上 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航标灯塔,它也是岛上的标志性建筑。灯塔下面有块很大的石头,上面刻有“哈仙岛”三字。渔家离码头大约1华里。渔家后院门外有条贯穿全岛 东、西的公路,这条路是用水泥修成的简易农用公路,它将码头和岛上所有居民的房舍穿成一串。据了解,岛上总共也没有几辆汽车,而且都是货车和农用车,反正 全岛就“巴掌大个地方”,老百姓的生活也用不上汽车,有辆自行车足矣。  房东老太太招呼我们吃午饭了。当我们围坐在一张摆满了海鲜“大菜”的圆桌旁时,大家简直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只见桌子中央放着一个大号的铝盆,里面冒尖地 盛着满满一大盆水煮鲜扇贝!城里人谁都知道,鲜扇贝属高档的海鲜菜,城里够一定档次的饭店才有鲜贝菜,而且是“按只论价”,一般的宴请,每位宾客也就能吃 到一只鲜扇贝。而这里却是用大盆给我们上鲜扇贝!这差距咋就那么大呢?再看其他菜,大盘的煮海螺、煮对虾、煮螃蟹、炖海黑鱼、油炸小黄鱼、煮海红、黄瓜丝 拌海蛰、还有一盆鱼汤。总之,这八菜一汤都是用新鲜的海产品,按当地最“土”的方法做成。吃饭过程中,老太太几次前来关照我们,对我们说:“多吃点、多吃 点、还有呢,管够!”

    虽然对于我们来说,平时偶尔吃顿海鲜也不算什么。但是,像今天这样能“可劲儿造”海鲜的机会肯定都是生平第一次!只见弟兄们个个摩拳擦掌,人人甩开腮帮 子,好一顿大快朵颐!直到每人都吃了个“肚歪”才罢休。看看我们八个人的“辉煌战绩”吧:整整三大盆扇贝,还有那些装在大盘子里的虾、蟹、海螺……等等、 等等,统统被我们一扫而空!要问我哪个最好吃?反正我最爱吃鲜扇贝:那鲜,那香,那嫩,还略带点甜味,绝了!这顿海鲜吃的,真是过瘾极了!解馋极了!我们 之中有人戏称:“这顿饭让我把一辈子的海鲜都吃出来了!”不过,这顿“海撮”让大家都吃顶了胃口。晚饭时,当大家再次面对用大盆、大盘盛的满满的海鲜“大 菜”时,竟都大眼瞪小眼地“干坐”着,因为谁也吃不动了!
   
    让我留恋的小岛    
    我到过国内一些名山大川,也去过不少国外的旅游圣地。这个黄海上的不知名的小岛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那些名山大川、旅游圣地相比,它是那么的“土”,那是那么 的闭塞。与城市相比,它还很落后:小岛与外界的交通还不方便;岛上的人至今仍在使用大柴锅做饭,烧火的柴禾还要上山去砍。”

    尽管如此,我还是被这个小岛深深吸引住了!我爱它未加任何人工雕饰的自然风光;我爱它还没有被污染的洁净海水和空气;我爱它远离城市喧闹的宁静;我受它与世无争的平和;我爱这里纯朴的民风;我羡慕岛上人勤劳而又恬淡的生活。

    其实,虽然小岛在不少方面确实比较落后,但是,我还是看到了它迈向现代化的步伐。据了解,岛上不但通了电,还通过海底光缆通了电话和有线电视,电脑上网恐 怕也不成问题。可是,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岛上人那种很朴实、很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。只要你有心,就不难发现这个小岛渔村里的一些属于“原生态” 的东西。这里的人们平静、祥和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,像他们的祖先一样,“日出而做、日落而息”地忙碌着:天一亮就开始干活儿,天一黑就“猫”在自家屋里。 傍晚,辛苦了一天的渔家人盘腿坐在自家炕上抽袋烟,说说话儿……,这就是他们经常的“文化生活”。为了省电,他们平时很少看电视,甚至连屋里的灯也舍不得 开,就那么摸着黑在屋里聊。这些不正是体现了岛上纯朴的民风吗?不过,听说岛上的人口在逐年递减,一些年轻人纷纷离开小岛,他们宁愿外出打工,也不愿继续 留在岛上。

    在岛上,我度过了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夜晚。第二天早上,我们要赶早上六点半从这里发船的班轮返回皮口港。四点来钟,大家就起了床,房东老太太已为我们做好了 早餐。饭后,老太太用一辆独轮车推着我们的行李,送我们步行去码头。在码头上,大家纷纷和老太太合影留念。

    小轮船启航了,望着渐渐远去的哈仙岛,我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:祝她不要停下走向现代化的步伐;祝她永葆纯朴无华的民风;祝她的山山水水永远不被污染;祝 她的旅游业兴旺发达;祝她的夜色总是那么美、那么宁静;祝岛上的渔家人幸福快乐……。再见了,哈仙岛!